东阳市公安局为“7·12案”举办了一次专项会议。

以尸体发现的日期定名为“7·12案”,是希望媒体不要使用耸人听闻的措词。因为最近市里正举办科技论坛,由东阳市政府联合本地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一起组织,上面便要求尽量低调办案,并且切实把控舆论导向。好在尸体被发现的地方比较偏僻,也没被看热闹的群众拍下短视频上传至网络,省了不少麻烦。

周宇负责主持会议,他先介绍了基本案情。

“七月十二日,市局接到市民报警,之后在东阳市南区的一处废弃垃圾场发现了三具尸体。一号死者,性别男,年龄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死亡原因为头部遭到钝物击打,导致颅内出血死亡,法医推定的死亡时间为七月十日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之间。二号死者,性别女,年龄一岁左右。死亡时间二十年以上。尸体已为白骨。三号死者,性别男,年龄在四十五至五十岁之间,死亡时间在十五年以上,头骨后方有明显裂痕,疑为曾受到撞击。左腿腿骨上打过钢钉,说明死者死前曾骨折且做过手术。另外,二号女性婴儿死者与三号男性死者之间存在直系亲属关系。通俗点说就是他们可能是父女。

“关于死者身份。一号死者,身份尚未确认。三号死者,与十五年前在本市失踪的一名叫宋远成的男性特征吻合。而该男性的女儿宋小春在二十三年前被绑架,之后再未出现,其特征与二号死者基本匹配。”

周宇一边介绍一边播放幻灯片,会议室的幕布上依次映出死者照片,以及有关两起失踪案的档案。

“三具尸体均在南区垃圾场附近被发现,周围没有居民,算是一个‘三不管’区域。在附近走访没有发现目击信息,垃圾场附近也没有摄像头。”

情况介绍结束后,陈局点了点头,道:“说说想法吧。”

“这起案子涉及三名死者,而三名死者的死亡时间间隔很大。又因为前两起案子的案发时间太早,关于死亡原因和作案手法,短时间内很难确定。因此,不能简单地判断是否是同一凶手所为。考虑到二号死者与三号死者的亲属关系,这两起案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至于最近发生的,也就是一号死者被害案,目前还不好说。我们已经安排人手去排查最近一段时间东阳及周边县市的失踪人口报案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符合条件的信息。同时对一号死者的随身衣物及身体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尽量寻找更多线索。另外,我们打算对二、三号死者的失踪案进行重启调查,特别是走访当年案发时的相关人员,也许能够找到一些和一号死者有关联的信息。”

说到这里,周宇停下来,先看了陈局长一眼,又环顾了一下会议室。这停顿的几秒是给其他人一个反应和消化的时间,也是想看看领导是否有指示或意见。

无人发表意见,陈局点点头,说道:“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如果谁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以提出来啊。”

会议室里马上响起嘈杂的人声,大家议论纷纷,大部分人对周宇的想法表示赞同。这三起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几年的案子引发了各种猜测,但讨论也都止于猜测,没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讨论声持续了几分钟,周宇有些做作地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这起案子还有一个疑点。”说着,他放出尸体被发现时的现场照片,“据报案人称,她是看到有两根手指露在了泥土的外面,这才急忙报警。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凶手特意选择如此偏僻的地点埋尸,又为何不全埋进去,而是刻意露出手指,就像是想让人发现尸体呢?”

这番发言引发了极其热烈的讨论,最终参会人员形成了两派看法。

一派认为这就是凶手希望尸体尽早被发现,原因有可能是凶手提前准备了精心伪造的不在场证明,尸体越早被发现,死亡时间就能确定得越精准,凶手的不在场证明就越稳固。

另一派则认为,除了凶手和被害人,也许此案还存在“第三个人”,这第三个人才是将尸体的手指挖出来的人。但这第三个人是谁,仅凭眼下的情况还无法推定。

“周宇,你觉得呢?”听完大家的观点,陈局吹了吹杯子里的茶,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问道。

“我觉得基本可以排除第一种可能性。如果想达到这个目的,凶手大可以选择一个更容易发现尸体的地方抛尸。嗯……第二种可能性也不太可能。如果说存在这样一个第三者,他知道凶手行凶并埋尸的行为,并在凶手埋尸之后又去故意把尸体挖出来一点,让尸体更容易被人发现,那他为什么不直接报警呢?或者给我们更直接的信息指向凶手……”

其实关于这个疑点周宇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猜测,但是这个猜测纯粹建立在直觉与推理之上,没有任何证据佐证,因此他不想说太多。于是他将话锋一转,总结道:“总之,现阶段什么都还不能确定。当下还是要先查清一号死者的身份,同时重点调查二、三号死者,也就是宋小春、宋远成当年的失踪案……”

陈局似乎很满意地看着周宇,这场会议似乎与东阳市局过去办过的大案专项会没什么不同之处,领导们也相信,在周宇的带领下,一定能早日破案。

然而,周宇心里却藏着一丝担忧。刚才同事们提到的“第三个人”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也许现在这起案件才算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