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什么时候出击?

“没人知道我们会在什么时候遇到敌人,”潜艇的舰长说道,“所以这次聚会就当为你们壮行。祝你们一击成功,取得最令人满意的战果。”

4名回天鱼雷驾驶员举起酒杯,把清酒一饮而尽。其中有一个名叫横田宽的青年士兵,他之前参加了3月末的那次被迫取消的自杀袭击任务。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执行任务了,而他希望这次可以成为最后一次任务。4月20日,他们跟随一支携带回天人工操纵鱼雷的潜艇舰队离开光市;此时,他们正靠近停泊在冲绳岛附近海域的美军舰队。

次日早晨,到了即将发射鱼雷的时刻,横田和其他3名驾驶员被命令换上作战服。横田去跟那些对他很照顾的候补军官道别。等他道完别,进入准备室,其他3名驾驶员都已经换好战斗服。“伙计们,你们能把头扭过去吗?我要换兜裆布了。”横田说道。

喜欢开玩笑的山口(Yamaguchi)兵曹长答道:“横田,有啥不好意思的,这儿又没有漂亮姑娘。”

4名驾驶员哄堂大笑,山口的幽默暂时缓解了笼罩在他们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气氛。他们都是小青年,不喜欢讨论诸如“忠诚”“勇敢”“高贵的灵魂”之类的严肃话题。只有带队的柿崎(Kakizaki)有女朋友,并随身携带她的照片。横田则在口袋里装着自己4岁时就已经去世的母亲的照片。他看着照片,轻声说道:“妈,我马上就能和你团聚了。”

几分钟后,潜艇的喇叭高声传出命令:“回天驾驶员注意!进入作战位置!准备回天作战!”

4名驾驶员的心怦怦直跳,一边系上一字巾(hachimaki,亦作“钵卷”),一边向通往回天鱼雷的梯子跑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出击了。”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钻过舱门进入回天鱼雷狭窄的驾驶舱。为了缓解紧张的心情,横田回忆着母亲,在心中描绘着不久后与她团聚的场面。“必须成功!”他暗自发誓,“绝不接受失败。若行动失败,我定会抱恨黄泉。”负责为横田维护回天鱼雷的名尾(Nao)兵曹长打断了他的思绪,握住他的手说道:“祝你成功,我会为你祈祷。”

舱门关闭后,横田用对讲机与潜艇保持联系。“所有的回天鱼雷,准备!”对讲机传来命令,“一号、四号回天鱼雷发射!其他人待命!”

一号和四号回天鱼雷的驾驶员是柿崎和山口。横田先是听到两枚鱼雷的固定带松开,之后又听到鱼雷前进时螺旋桨发出的轰鸣。他透过潜望镜观察前方情况,却“只能看到鱼雷留下的纯白色气泡”。

经过20分钟焦急的等待后,远处终于传来一声闷响:“咣——!”

毫无疑问,那是回天鱼雷爆炸的声音。

“我什么时候出击?”横田冲着对讲机央求道,“我要准备做什么?”

控制员回答道:“只发现两艘敌舰。”

“什么?找不到其他敌舰了吗?”

“等待。”

“你什么意思,叫我等着?肯定还有美国军舰,再好好找找!”

横田渴望分享战友英勇牺牲的荣耀;他当然不想被消遣两次。

“二号回天鱼雷,”控制员命令道,“准备发射。”

二号回天鱼雷的驾驶员是古河(Furukawa)。

现在只剩下横田驾驶的回天鱼雷没有出动。他再三央求,却没能如愿。他们一直都没有发现新的美军舰艇。

他接到命令返回潜艇内。他回忆道:“那一刻,我真想一死了之。”

在美军第二十四军4月19日开始总攻前,守卫前沿阵地的日军第六十二师团就已经损失了35%的兵力,还失去将近40%的火炮。经过四天战斗,第六十二师团被迫放弃位于阵地中央的西原岭和墓碑岭;该师团战斗力折损一半,几乎已经无法在正对美军第二十七师的阵地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牛岛的高级参谋八原对战局做出评估并指出,无论士兵、火炮还是迫击炮,防御前沿阵地的第六十二师团都在数量上处于1比4的绝对劣势,更不要提美军还能得到上百辆坦克和640架战斗机的支援。

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就是,命令守卫冲绳岛南端海岸线的部队北上协防。但是八原分析,如果真这样做,那就相当于敞开后门让美军趁虚而入,在南端进行两栖登陆。此外他还推测,美军总共有6个师在冲绳岛登陆(实际上,美军兵力是5个师,而另外一个也就是第七十七步兵师终于完成攻占伊江岛的任务,马上也会登陆),但目前却只投入了3个师,用来攻击日军设在那霸以北的主防线。所以,在他看来,美军完全有可能至少派1个师在位于冲绳岛东南端的港川(Minatoga)登陆。一旦美军登陆成功,守军就不得不两线作战。

然而,如果不对当前的部署做出调整,而是让第二十四师团、第四十四独立混成旅团继续分别守卫冲绳岛的西南、东南海岸,那么第六十二师团的防线就肯定会彻底崩溃。因此,八原提出了两套可供选择的方案:命令第二十四师团、第四十四旅团北上支援第六十二师团;或者,放弃北线的防守,命令第三十二军全体后撤至冲绳岛南端的3个据点。八原倾向于前者,却担心美军从守军后方实施两栖登陆。他拿不定主意,只好征求参谋长长勇的意见,而这也是他在冲绳岛战役期间唯一一次向长勇咨询。长勇也倾向于调兵北上,并指出:“如果不立即支援第六十二师团,那么第三十二军就会全军覆没。”

至于美军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守军就只能等到问题出现后再想办法了。长勇还引用了一句谚语:“逐二兔,不得一兔。”

尽管长勇帮八原拿定主意,但如何调度援兵北上还是得由八原提出方案。八原制订的方案很妙:守军放弃战线上的所有突出部,向后撤退大约半英里的距离,把前沿阵地调整为一条直线。新战线的左半边仍由第六十二师团防守,而右半边则由第二十四师团的一部防守。第二十四师团其余部队和第四十四独立混成旅团则部署在位于前线后方大约1英里处的最后阵地,即所谓的“首里防线”,分别负责防线的右翼、左翼。一份研究日军作战策略的文献指出,这样排兵布阵,“一方面确保前沿阵地能够连成一线,另一方面又在后方准备了完整的防御阵地,可以让前线部队逐步后撤”。与此同时,冲绳岛南端的所有防区都交给了一支大多数兵员均抽调自后方的后勤单位部队,兵力5 500人;一旦美军在南端登陆,那么这支部队就会阻击美军,为主力南下驰援争取时间。

4月23—24日夜,按照八原的计划,日军对美军进行大规模的炮击,为前线部队撤退至后方800米处建立完整的新防线提供掩护。之前的五天,日军士兵死守牧港—大木村一线,美军每天只能“向前推进几码的距离,在一些地区甚至没能取得任何进展,比如嘉数高地”。然而,由于交战双方的前沿阵地变得犬牙交错,所以日军后撤一段距离并设立新防线,的确是合理的选择。4月23日,一名在西原—嘉数一线作战的日军上等兵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准确地描述了日军步兵日益绝望的心态:

敌军登陆已经快一个月了,激烈的战斗仍然没日没夜地进行。敌军使用的弹药量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我方每打出1发炮弹,敌军就会打出至少10发炮弹来反击。在空中,一架我军的飞机都没有。如果能有几架飞机提供空中支援,估计我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取得胜利。我们需要飞机!需要飞机!

4月22日,巴克纳中将在给妻子阿黛尔的信中写道:

冲绳岛的日军防线,似乎是我们目前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的最牢固的阵地。这将是一个缓慢乏味的过程;需要用火焰喷射器、手动放置炸药以及最紧密的团队合作,才能在克敌制胜的同时避免重大人员伤亡。

虽然巴克纳看得很清楚,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却并没有重新考虑作战方案,仍然拒绝在冲绳岛南端实施第二次两栖登陆。诚然,他不可能知道日军已经被迫调兵北上,放弃南端的滩头阵地,但来自战场的情报很快让他得知,日军第二十四师团至少有一部分兵力已经北上。此外,还有不少人向巴克纳建议在岛屿南端进行第二次登陆。例如,第七十七师指挥官布鲁斯少将在即将完成攻占伊江岛的作战任务时再次提出,让七十七师在港川以北的海滩登陆,10天之内就能同从首里以北南下的美军会合。在莱特岛战役中,布鲁斯曾指挥第七十七师在日军设在奥尔莫克(Ormoc)的防线后方成功登陆,因而认为七十七师可以再来一次类似的行动。然而,巴克纳和第十集团军的参谋人员再次拒绝布鲁斯的请求,给出的理由也与之前一样:冲绳岛南端的海滩太过狭小,不利于运送军需补给,登陆作战有可能重蹈安济奥战役的覆辙。

此外,根据目前各部队的观察,巴克纳认为第二十七师的战场表现乏善可陈,而第二十四军其他2个师则疲惫不堪、急需休整。再者,尼米兹早已知会巴克纳,陆战一师和陆战六师不要投入战斗,因为这2个师有可能需要执行其他作战任务,而陆战二师则驻扎在后方的塞班岛,准备在冲绳岛北部登陆。所以,巴克纳打算用第七十七师增援第二十四军的决定似乎是合理的。然而,4月26日,尼米兹通知巴克纳,在华盛顿召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无限期延迟“冰山行动”的第三阶段,即占领冲绳以北诸岛的作战行动;“第三两栖军可以投入所有兵力参与冲绳岛作战”,从而彻底消除必须派第七十七师增援第二十四军的必要性。

早在4月22日,尼米兹与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曾乘机前往冲绳岛,与巴克纳讨论战略部署;巴克纳当时就已经得知“冰山行动”的第三阶段有可能无限期推迟。尼米兹离开后,巴克纳在日记中写道,第三阶段的作战计划有可能取消,“除非冲绳岛上有足够多的机场可以为后续作战提供空中支援……海军上将尼米兹送给我一瓶烈酒,而我则对他说,等到彻底粉碎冲绳岛守军有组织的抵抗后,我再开瓶庆祝”。

同样在26日前后,第二十四军指挥官霍奇少将强烈建议巴克纳派兵在南端登陆,理由是在前线作战的美军发现日军阵地上出现了第二十四师团的士兵,因此冲绳岛南部的防御与之前相比肯定有所削弱。巴克纳再次拒绝了提案,指出大规模登陆行动会遇到严重的后勤问题。次日,他命令陆战一师南下,替换在前线上表现令人失望的第二十七师。这一决定充分地反映了巴克纳谨小慎微、过分依赖炮兵的指挥风格,也导致美军坐失良机,在此后的战斗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根据海军陆战队副参谋长奥利弗·史密斯的记述,巴克纳“本来打算在(第三两栖军)不参战的情况下结束岛屿南部的战斗”。部分原因是美国陆军心高气傲,不愿让海军陆战队抢了风头;还因为巴克纳认为,只要让他的4个陆军师轮番作战,就足以完成任务。然而,由于第二十七师很快就“身心俱疲”,在短短十五天内伤亡数字就上升至3 500人,巴克纳很清楚,必须让该师得到休整。在接受战地记者采访时,他给出的解释是,第二十七师原本就被安排作为一支承担非战斗任务的驻防部队;所以,既然岛屿北部的战斗已经结束,那他就可以按照原计划把第二十七师撤下前线。他向该师师长格里纳少将下令时也给出了相同的解释,而格里纳“很显然松了一口气”。这一切当然没有瞒过史密斯。对于巴克纳把第二十七师撤下前线的决定,史密斯写道,是“因为巴克纳彻底对那支部队失去了信心”。

与此同时,巴克纳从前线观察哨的有利位置发现了令人异常兴奋的战斗情景。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描述了美军的进攻:

那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空袭的飞机,密集的炮火,弥漫的烟幕,火焰喷射器,坦克,迈着坚定的步伐靠近敌军阵地的步兵。炸弹的爆炸、炮弹的尖啸、弹片的呼啸、机枪扫射的嗒嗒声、步枪清脆的枪声不断在耳边回响。眼前的场景惊心动魄,令我永生难忘。

当然,巴克纳并没有记录,攻守双方在冲绳岛上短兵相接、激烈交战的惨状:身负重伤的士兵撕心裂肺的惨叫,被肢解的尸体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亲密的战友被炮弹和迫击炮弹炸得开膛破肚,露出痛苦的表情。对于双方的士兵而言,这才是太平洋战场的真实面貌。

>